第52章柳梢青“臣只是希望殿下能够得偿所愿……
荀远微为了怕自己失态,才握起来的朱笔就这么一顿,险些弄污了手底下压着的奏章。
她素来知晓戚照砚擅长洞察人心,可她方才明明都没有抬头,他又怎能这么明白地道出自己的部分心思。
只是这句让她一时也想问自己一句——到底想不想见戚照砚?
戚照砚站在阶下,看着荀远微撑着头却一言不发,不由得问了声:“殿下?”
再次听到他的声音,荀远微才从短暂的失神中回过神来,而后将朱笔搁在手边放着的砚台上,缓缓抬起头看着他,问道:“何事?”
戚照砚听见她颇是冷淡的声音,心下蓦地一慌。
荀远微的语气,就像是三年前将自己从奚关外救回来那次一样,带着疏离与君主身上不加以掩饰的……冷漠?
戚照砚在心中反复斟酌,才找出来这么一个可以用来形容堂上坐着的人的神容。
但这些毕竟只能算是自己的私心,他只好先敛了敛自己的神色,朝着荀远微行了个叉手礼,才道:“殿下,臣今日来,是前几日宇文宣将他在益州司马任上查出到的有关人口诱拐的证据交给了臣,因无论是他从前的职位,还是现在在兵部的职位,如要直接上报此事必要经过中书,且有越职之嫌,臣恰巧负责监察此案的审议,故而宇文宣将查出的证据交予了臣,臣做了简单的整理后,如今呈递给殿下。”
荀远微听见戚照砚通报正事,便暂时将自己的思绪回拢,本想让春和或者沈知渺将他要呈递的奏章拿上来,朝周遭环视一圈,才发现两人皆被自己支走了。
戚照砚自然也留意到了眼下的状况,按照荀远微往日的习惯,应该是会让自己直接传上来的,想到这里,他的心中又隐隐升起一丝期待来。
但荀远微并没有这么做。
她朝着廷英殿的殿门口招了招手,唤进来一个在殿外侍奉的婢女,让那个婢女将戚照砚手中的奏章和整理好的证据呈上来。
戚照砚的身子不由得一僵。
虽说奏章还是呈递了上去,但他在抬头时却不忘观察一番荀远微的眼神。
荀远微什么也没说,只是沉默着从婢女手中接过奏章和书册,翻开后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她越看,眉心蹙得越紧。
她原本以为,像沈知渺这样的事情应当只是个例,却没想到在益州以南的邛州等地竟如此之多,她不由得想起了年前的定州一案,当时便是由程拱寿提出的,在长安户部留存的记账册上的户口数远远少于定州地方上的户口数,以至于大量人口被隐匿,加上灾情勘测的谬误,才出了那样的事。
只是当时因为朱成旭和郑惜文的死,那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荀远微心底一惊。
她将手中的奏章和书册合上,看向戚照砚,问道:“我记得去年冬天,是你劝我将定州的事情暂时稳在定州,不要往下延展,如今怎么又主动将此事呈递上来了?”
戚照砚垂了垂眼,“因为这是殿下的心愿,不是么?”
荀远微一怔。
确实是,她要将荀家的江山坐稳,这些簪缨世家的是她必须要清理掉的。
戚照砚没有等她的应答,又轻声道:“臣只是希望殿下能够得偿所愿。”
荀远微忽然觉得自己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下。
萧琬琰昨日和她说过的话还回响在耳侧,她没有忘记,也不敢忘记。
可眼前之人的语气又是这样的真挚、诚恳。
君臣之间,注定是有天堑的。
荀远微想到这里,又将眸光撤了回来,将奏章留了下来,把记载着证据的书册交给身边侍奉着的婢女,也不抬头,只是道:“此事我已知晓,你也负责审理此事,我之后便将韩胜案、邛州府衙受贿案以及这个案子并案,继续交给你和窦嵩和陈敬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