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吧,也不能一直把四人当免费劳动力啊。
鉴于目前童瑶夫妻俩这条船没法待那么多人,只能分配下去。
工资自然是童瑶夫妻俩这边发。
这也是一个短板。
这年代没有什么普通船员培训班。
童木他们相当于转行,从基础开始学。
渔民则不同,家里世世代代出海,从小就跟下海摸鱼,大点了就跟家里长辈出海。
童木四人毕竟是童瑶的娘家堂表亲,童瑶选择拉拔他们,那就得负责的。
王牛和二伯他们把自身经验不藏私的教出来,已经够意思了。
要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有师傅。
就算去跟老师傅学掌勺,也得学个几年,乃至十多年,过了老师傅那关,才能让徒弟上手。
在渔民这里,也是这么个道理。
这就不可能让他们掏工钱。
当然,童木四人都知道感恩。
从家里带了不少腊肉干这些过来孝敬师傅。
他们住在童瑶家也没白吃白住,家里人早就拉了粮食、瓜果蔬菜过来了。
童木四人确实是用心学出海。
认渔船设备、看海图指南针、怎么开船,他们都带着小本子和圆珠笔记下来,夜里一起讨论。
除去学出海知识,他们都勤快得不得了,有什么活都抢着干。
大海的鱼类多如牛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认清的,这个慢慢来就行。
童木和邓长江是去王牛那条船帮忙。
童林是在童瑶这条船,李大健是去二伯那条船。
四人一听能领工钱,黝黑的俊脸上迸发出惊喜又感激的笑容。
童家人五官长得周正,浓眉大眼的。
邓长江和李大健遗传到老娘的基因,明显一点就是那双大眼睛。
家族遗传真的有些神奇,后辈们有可能长得隐隐相像,也有可能各长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