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给身后随侍的游七一个眼神,游七意会地去为顾闲安排住处。
游七本名游守礼,行七,亦是江陵人,跟着张居正许多年,对张居正的亲朋好友都挺熟悉,行事颇合张居正心意。
见了顾闲,他心中暗自称奇,难怪说外甥像舅,大郎君张敬修确实与这少年有点儿相像。
只那双眼睛不太一样,张敬修的眼睛更像张居正,目光淬着点冷。不像这少年郎,眼里仿佛天生盛满笑意,叫人瞧上一眼便心生亲近。
两边坐定,张居正才问起顾家二老身体如何。
顾闲应答如流:“好得很,爹娘都还能吃两碗饭呢!”说完他又自夸起来,“不过我不在家,他们可能会饿瘦一点。”
家中有兄嫂在,顾闲外出投亲倒也不必担心父母无人照看。但他从七八岁起就爱自己捣鼓吃的喝的,家中饮食哪怕不是他亲自动手,也是他在旁边指挥着做。
这些年一家人跟他一起吃吃喝喝,收获的可不仅仅是空空如也的钱袋子,还有愈发健朗的身体。
反正他们顾家人一个个都容光焕发、健步如飞,那精气神走在路上旁人都得多看几眼!
要是光他自己吃,还真不至于把家底给吃空。
一提到自己把一家老小养得多好,顾闲就把腰杆挺得笔直笔直,一副“我可厉害了”的骄傲表情。
张居正没见过敢在自己面前这么自夸的小孩,毕竟连自家几个孩子在他面前都整天夹着尾巴不敢造次。
顾家爹娘让顾闲捎了封信,没好意思明说是让儿子来蹭吃蹭喝,只说县学学官都夸顾闲是个好苗子,看看能不能跟在张居正身边学习学习。
张居正看完信后看向一脸乖巧坐在那儿的顾闲,横竖没看出什么读书人的气质。
主要是顾闲虽然依依不舍地把鸭子和土特产给游七他们拿下去了,但那锅还背着呢,很有誓与此锅共存亡的决心。
来都来了,张居正决定先考校考校这个看起来挺不靠谱的顾闲。
一问之下才发现顾闲竟真的应答如流。
张居正纳闷:“你怎么没进县学读书?”这么好的苗子,怎么都该选为县学生才是。难道是江南讲学之风太盛,连他这小舅子都受了影响?
张居正眉头锁起。
他的恩师徐阶乃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极力推崇讲学,以至于各地书院林立,教学者良莠不齐、素质堪忧,甚至有不少走偏门的,连基本的才学都不过关。
至于结社抱团、请托援引之类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能好到哪里去?至少对朝廷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张居正与高拱对这种风气都颇为反感,但徐阶目前乃是当朝首辅,他们就算想遏制也不好开口。
哪有次辅刚进内阁就跟首辅对着干的?
何况他还是由徐阶举荐入阁的。
这种种思绪不过是转瞬间的事,张居正的目光很快转回顾闲身上。
他的长相虽是一等一的好,眼神却锐利而有神,仿佛能一眼把你看透。
顾闲接收到来自张居正的“关怀”眼神,瞬间体会到那位万历皇帝面对这么一位严师时的心情。
皇帝来了都得怂!
既然皇帝都扛不住,那他这个平头老百姓紧张一下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