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李峻探望李庸,李庸此时方醒,正要起身,李峻赶忙扶下。
“堂兄此时伤势如何?”
李庸此时面色苍白,全无血色,小声道:“身体无碍,尚可活动。”
李峻知李庸此时只是强撑,叹气道:“堂兄今日救命之恩,弟无以为报,若不是援军及时,几不见堂兄矣。”
李庸伸手握住李峻手臂。
“兄有一事,望弟答应,兄虽死而无憾。”
“兄长有何事但说无妨。”
李峻不经意抬头,瞥见李庸小臂刺个“辰”字。
“叔父年事已高,百年之后,谁可护秦地百姓?”
李峻知李庸此番是劝自己世袭秦王,遂道:“吾弟李默。”
“默弟不谙世事,不可袭王。”
“家父尚有五义子,个个皆能。”
李庸摇首道:“此五子皆可为辅,不可为王。”
李峻沉默不语。
李庸又道:“袭王者乃世子殿下也。”
“弟仅一书生尔,如何护秦地百姓?”
“世子若肯世袭,叔父势大,何愁不能?”
“若世子世袭,兄死而无憾?”
言毕,复要起身,李峻赶忙扶下。
“堂兄只管养病,此事日后再议。”
言毕,走出营帐。李庸见状,摇了摇头。
回营后,李峻甚是不解,李庸虽年长自己五岁,从小共处,不曾见到小臂刺字,为何此时小臂刺有“辰”字。
原是李庚封王后,为保李峻安危、秦王府安宁。十多年间训练十二死士。十二死士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署名。十二死士,或隐于野,或隐于闹市,或隐于军旅,或隐于王府。十二死士之事,知者不多。
次日,拓跋建英于寨前搦战,李庚想着昨日之事,怒火四起,遂领兵迎敌。
两军对阵,西夏军拓跋怀率先出战,王通上前迎敌,两人二十余回合不分胜负,西夏军阵中此时拓跋亮出阵,王通一人敌二将却不落下风。
李峻见状暗忖:王通以一敌二,父亲为何不令人出阵相助?左右看去却不见李礼。
阵前三人斗得正酣,却闻此时西夏军鸣金收兵,李庚见西夏兵退,遂挥军掩杀。
追至十余里,西夏军突然停住兵马,两侧万箭齐发挡住李庚前进。
此时,双方对阵,拓跋怀策马出战,王通提刀迎敌,战不十回合,西夏军又鸣金收兵。李峻道:“父亲莫追,谨防有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