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小说网

快看小说网>十部巅峰明朝历史 > 第52章 有条不紊心服首肯(第2页)

第52章 有条不紊心服首肯(第2页)

所以早早做好了开源的打算。

要开财源,怎么开?

无论是税法,还是度田,开海,这些真正开源的事,又都需要银钱打底,以及长时间的前期准备。

所以,第一笔启动资金,朱翊钧便盯上了盐政!

都转运盐使司有六,曰两淮,曰两浙,曰长芦,曰山东,曰福建,曰河东。

无论从哪口井开出来,都是这六司进行收缴、漕运。

而天下盐政,大半都要落到两淮上来。

所谓,长芦山东、价廉课充,惟淮盐居天下之半。

但盐政来钱快,却并不意味着税收多。

洪武年间,两淮盐场三十处,每岁有三十五万引,换算下来就是一亿四千斤。

结果到了如今,只换了度量单位,从一引四百斤,改成了一引二百斤。

听起来有了七十万引,实际上还是一亿四千斤。

非常地稳定。

当然,与之对应的,就是不知来历的私盐与日俱增,似乎真是倭寇晾晒的海盐一般。

其实这也就罢了,足额交税,朱翊钧还能忍让一时。

但是按照如今的盐纲制,一引收银六钱四厘,其外还另税三银,公使三银。

合计一引收六银六钱四厘的税。

那么两淮至少该缴税四百六十万两。

可实际呢?

去岁,分运户部、太常寺等各库,加起来才一百一十万两!

明面上的两成!还不算私下卖出去的!

简直是欺天了!

从盐商,盐场、地方官府,到转运司、漕运衙门、中枢蛀虫,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不知道收了多少!

这就是他叫回海瑞的缘故。

这种规模的贪腐,张居正都不一定会支持此事。

只要有私情,终究要讲个“大局为重”。

尤其是大明朝私人请托,可以说蔚然成风。

张居正背靠楚党,一票门生故吏,盘根错节,更是会被众人拽着走。

更别说还有什么浙党、晋党疯狂扯后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