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能躲在城隍庙,与乞丐同吃同住,还险些遭乞丐玷污。
后来,北盛的通政使陆严捡到了这位太子,把他改头换面养在身边,取名——陆池。
而那些随俪姬和太子一起来北盛的宦官、丫鬟便散落在京都各处,最后聚集在了黑石村,渐渐被北盛民风同化。
时间过了十年,已经没人记得黑石村百姓的来历了。
可这次九峰山暴乱,却把他们重新带回了大众视野。
这对陆池这位被遗忘的东陵太子来说,不是坏事。
人们记起他,他才有资格杀回东陵夺嫡。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谢砚淡声告诫。
陆池虎口微松,用理智不停地说服自己。
他还背负着娘亲和他自己的仇恨,他必须事事以回国夺位为先。
良久,他舒了口气,恢复了平静:“你就不怕黑石村的事闹大了,演变成了北盛和东陵,乃至漠北之争吗?”
黑石村乃东陵百姓,永宁伯府是北盛权贵,狼群乃漠北所控。
如果有心之人挑拨,很容易把矛盾放大到国家层面。
北盛如今朝政昏聩,未必抵挡得了内忧外患。
可陆池能想到的后果,谢砚怎会想不到?
陆池观察谢砚神色淡然,恍然大悟:“你是故意激化两国矛盾的?你要做什么?”
谢砚要的显然不是把叶家、顾淮舟拉下马这么简单。
陆池从他眼里看到了更大的野心,“内阁之位,也不是你的最终目的?”
谢砚不置可否,只拍了拍陆池的肩膀,“你若有闲情,不如帮我做几件事。”
谢砚起身往书桌前去,指骨轻敲桌上的奏折。
陆池翻看了下。
这些折子的内容,无一例外都是赞颂顾淮舟上任以来做的好事。
这三个月,诸如此类的折子如雪花般呈到圣上面前,顾大人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名声如日中天。
陆池前些日子正为此事焦头烂额,当时不还因为谢砚不作为,跟他吵过一架吗?
可现在再细看这些折子,陆池发现上面多了许多谢砚亲笔的朱批,将顾淮舟做事的漏洞一一圈了出来。
这顾淮舟到底初来乍到,不清楚官场的规矩和民情,凭着一腔孤勇办案,顾头不顾尾。
就如黑石村和永宁伯府的案子一样,看似给农女主持公道,却忽略了永宁伯府的势力,导致一村子人过得水深火热。
诸如此类之事,数不胜数。
所以,顾淮舟这些所谓的政绩下面埋满了炸药,随时都有可能爆雷。
“现在,是时候把炸药都引爆了。”谢砚给了陆池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原来,谢砚并不是无力反击,他在等顾淮舟和叶家犯足够多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