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法尔一到一百三十团。
每个团两万人,团上校自己选,团政委自己定,团队连长看着办,连队士官请随意,全家老小连带岳父岳母小舅子一个班更是司空见惯。
很神奇的一件事儿,胜利天平号的轰击炮并没有摧毁纳法尔的权利核心。
帝国什么尿性,叛军一清二楚,有见识的外来户早跑了,死在轰击炮下的二十万人,都是自以为想当然的那种。
人不能,总不会,应该是,还能谈。。。。。。
醒醒吧,这可是帝国的惩罚舰队!
活下来的都是对这个炼狱银河有所了解的老兵油子。
哪怕审判官奥达奇的布置安排不当人,纳法尔一到一百三十团也接受了自己将成为炮灰的事实。
留在纳法尔就是慢性死亡,就二百多万人口,迟早被绿皮兽人吃干抹尽,来奥米达斯讨生活反而是正经出路。
百万人口规模的行星内运输,在帝国海军眼里根本不算个事儿。
奥达奇为什么要带两个团的正规星界军,不是用来当攻坚主力的,而是用来防备运输过程中,纳法尔的刁民产生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帝国的一艘护卫舰,常规舰员就有五六万人,这种一周左右的短途运输,额外塞两个团毫无压力。
真正麻烦的反而是怎么把纳法尔的人口和他们舍不得的瓶瓶罐罐运到星球的同步轨道。
正常来说,帝国的解题思路是修太空电梯,直接修一根万米以上的轨道塔,将地表基座和同步轨道的空间站连在一起。
又或者是直接在那些对床架屋,把巢都的巢顶直接修到星球同步轨道的高度直接当空间站用。
那么什么都没有,应该如何解决从行星地表到同步轨道的最后十公里痛点问题呢?
答案是阿维鲁斯驳船。
雷鹰和风暴鹰炮艇是军用品,在追求防护火力的时候,自然需要牺牲有效载荷。
而天鹰穿梭机是权贵们的奢侈品,追求速度和舒适度的时候,载荷从来不是必要的考虑。
真正充当驮马运货的,是在古泰拉与大运地位相当的阿维鲁斯驳船。
与时速高达每小时一千九百公里,标载却只有六人的天鹰穿梭机不同,阿维鲁斯驳船是牛马中的牛马,牛马中的豪杰。
一千两百吨的载重量只是各大铸造工厂的免责声明,两千吨不怕,三千吨不慌,大梁的震颤只是技术性调整,一次只能运输三辆黎曼鲁斯是黎曼鲁斯坦克的问题,不是阿维鲁斯驳船的过错。加装分层框体结构,高度七米的舱内空间完全可以一分为三高效使用。
审判官奥达奇有备而来,阿维鲁斯驳船备了十三艘,再加上纳法尔收缴的两艘,勉强能应付人口转移的运力需求。
在完成对奥米达斯巢都的政治攻势前,卡兹还得在旷野上,森林中,与绿皮兽人进行坦率且富有成效的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