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徽心中一动,暗叹一声。看向谢道韫道:“阿姐呢?有什么要交代的?”
谢道韫道:“交代什么?你都三十多岁的人了
(buduxs)?(),
?()『来[不读?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buduxs)?(),
要我交代你什么?只管去便是,做好你该做的事情。你要做的便是心无旁骛,莫辜负天下人的期待,其他的不必考虑。”
李徽哈哈大笑,点头道:“说的极是。”
张彤云招手叫来李淮李泰等人上前来给李徽磕头。
李淮虽然只有十二岁,但是已经生的一表人才,个头已经到了李徽的肩膀,相貌清秀,温文尔雅。他喜读书,在张彤云刻意的熏陶之下,已然琴棋书画无所不通,颇有名士之风。只是性子有些拘谨,颇有些少年老成之意。
李淮跪地磕头,口中道:“阿爷此去领军作战,必然辛苦啦。请阿爷保重身体,勿要劳累。儿子祝阿爷旗开得胜,拯救万民。”
李徽沉声道:“借你吉言。淮儿为长兄,我今领军作战,你再加需好好的照顾兄弟妹妹,督促管束他们的行止学业,帮衬你娘和诸位娘亲管理家事。你也十二岁了,不要将自己当成孩童了,明白么?”
李淮叩首道:“孩儿明白,阿爷放心便是。”
李泰在旁道:“阿爷怎不带泰儿去打仗杀敌?泰儿都求了好多天了。”
阿珠忙道:“泰儿莫要吵闹。”
李徽看着李泰。但看外表,李泰确实身材壮硕。十来岁的孩童比之一般男子还要魁梧。这小子喜欢舞枪弄棒,倒是和他兄长完全不同。
“李泰,自有你上战场杀敌的时候,但不是现在。你以为你那点武技,便可以上阵杀敌么?你要学的还多呢。好好的照顾家里,若是惹事,我回来定不轻饶。”李徽道。
李泰吐吐舌头不说话了。
李弘今年虚岁八岁,跪在一旁默然不语。李徽道:“弘儿,听你娘说,你为阿爷此次出征作了一首诗,要送给我。怎不念来?”
李弘脆声道:“正要献给阿爷,弘儿献丑了。”
李徽笑着点头,但见李弘站起身来,以小手拍打长亭廊柱,口中大声吟道:“鼓角沸沧溟,旌旗焚天狼!甲光射白日,蹄雷撼大荒。断刃饮贼血,残阳泼战裳。突阵三百里,敌首悬鞍行。功成定鼎铭,青史流遗芳。回看鏖兵处,万里大风扬!”
李徽站起身来,哈哈大笑道:“好一首气势恢宏的诗文,此诗叫什么?”
李弘道:“叫做《破阵》。”
李徽点头,看向谢道韫,见谢道韫怜爱的看着李弘,目光中满是嘉许之色。李弘被谢道韫教育的很好,八岁能作此诗,非常人所能。谢道韫生了个好儿子,这必是她最为骄傲之事吧。
李徽告别众人,登上重楼战船。号角声中,战船启航,乘风破浪,沿着淮水往东而去。
……
不到二十余日,徐州李徽起兵的檄文传遍大晋各地。西到巴蜀之地,南到交广之州,所有人都得知了这个消息。
这是个爆炸性的消息,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徐州李徽的名字,不知道东府军的名头,不知道徐州势力的庞大。在这种时候,李徽的起兵必将引发全面的战火,这是毋庸置疑之事。
事实,对于大晋各地的官员和百姓而言,他们对于李徽的起兵并不感到意外,甚至在许多人的心中,对此早就抱有期待。桓玄篡位之后,大晋各地反应不一,但绝大多数人选择的是沉默。因为他们知道桓玄势力的强大,他们还不足以改变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