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祖宽和定远侯没有交集啊,黄龙更是八竿子打不着。
他俩这是看东江散了,自寻出路。人之常情罢了。
“王伴伴,让司礼监拟旨吧。”
长白山深处,一处牛皮军帐里,多尔衮正在看着朝鲜的军队情报。
两白旗出关之时,正赶上皇太极大破察哈尔部,林丹汗跑路,部落跑散,一窝蜂的通过漠南蒙古往青海跑。
多尔衮当机立断,立即指挥两白旗两万多人,滚筒式追击,俘获了察哈尔人大量的人口牲畜。不仅把入关的损失补上了,实力还获得了极大的壮大。
然后,他抛弃皇太极,闪电般的速度,渡过辽河,直接返回两白旗的驻地,带走了所有的两白旗民众和物资。
吞并蒙古诸部后,再经过这一轮操作,两白旗牛录急剧扩大到150个。目前有战斗兵力四万五千,民众三十多万。
他们在山里躲了三个月了,就是在等待时机。
尽管粮食日渐紧张,不得不四处打猎补充,他也纹丝不动。不到最佳出手的时机,他就不会轻举妄动。他一直在暗中盯着朝鲜平叛大军的动向。
他看着手里的情报,里面对这支大军的情况介绍的非常详细。
多尔衮最关注的还是训练督监军的情况,这是戚家军一手训练出来的火器部队。他十分重视。
当初的浑河血战他是亲身参加了的。当时他们被戚家军打惨了。最后还是靠着重炮摧毁了战车屏障,才打垮了白杆兵和戚家军车营。
这一仗八旗阵亡了八千多人,给幼年的多尔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尔衮此时,已经下定了据朝鲜自立的决心。
他是除了李成梁和毛文龙后,第三个试图占据朝鲜的枭雄。
所以他对朝鲜的军事力量十分关注。他清楚的知道,李成桂当年的二十万精锐步骑兵和水师,已经早已风流云散。
那些能逼得朱棣放弃汉四郡,不得不同意划江而治的军事实力已经是昨日黄花。朝鲜的文官比大明更加腐朽,他们为了彻底解除武将的威胁,让军不知将,将不知军发挥到极致,居然把常备军都给取消了。
五卫兵马纯粹成了民兵组织,临到打仗了,才从田间地头征召农夫。这下子,将领们就不能起异心了。因为兵和官这辈子都是第一次打交道,根本不熟。
这些五卫兵马,平时练训练都没有,武器铠甲也没有,都是临时发放。
现在,朝鲜唯一有战斗力的军队就是训练督监军。
多尔衮手里的这份情报是李友芳的儿子李延庚提供的。他现在和父亲分道扬镳。李友芳跟着皇太极混,他则投降了莽古尔泰兄妹。为他俩主持东西堂子。继续提供情报。
不过他也是个左右逢源的滑头,暗中还和多尔衮保持联系,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多尔衮对手里的这份情报十分满意,真是太详细了。
因为连败于日本的入侵大军,1593年七月,朝鲜请明朝南兵将领骆尚志教习火炮,培养炮军,训练都监由此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