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接下来的内容似乎告诉了朱元璋等人这个问题的答案。
“它孕育绝美风景,堪称欧洲的中心花园。它滋养文明,影响着欧洲的历史进程。要了解欧洲文明,就必须了解阿尔卑斯山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这一段讲述中,视频配上了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域的主要美景。
虽然徐达、汤和等人并不觉得这些景色就比大明的一些景色更美,但依旧忍不住嘀咕:原来欧洲土地如此肥沃、水草丰茂,怪不得代王他们都要去欧洲建藩。
随即,解说视频的男子来到了阿尔卑斯山第一峰,马特洪峰前。
“穿过这片雪原,就会看到阿尔卑斯山标志性景观——一座角峰直冲天际,它就是马特洪峰。接下来,让我带你攀登一次,你就知道它有多陡峭。”
随即,视频以无人机沿着马特洪峰攀登路线飞行的视角,展示了该峰的陡峭与险峻。
这种无人机视角的视频,徐达、汤和、蓝玉也是头回见识,自然又是一阵惊叹。
“山脊薄的像刀刃,壁面坡度往往超过60度,让人难以立足。正因如此,历史上有数百人在攀登此峰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究竟是什么力量,将山峰塑造得如此凌厉?这点我们稍后解答。先来看看它的海拔高度,4478米。”
“与青藏高原动辄七八千米的山峰相比,阿尔卑斯的海拔并不突出,但这里竟然已经是一片冰雪王国。它的冰川,更是向下延伸到海拔2000多米。”
“这是因为,阿尔卑斯是天生的冰雪摇篮,它作用北大西洋暖流的水汽,降雪量得天独厚。更让人意外的是,它的维度与黑龙江相当,夏天温度不高,许多积雪终年不化。”
“它们积累成1200条现代冰川,冰储量相当于2。5个三峡水库的库容量。”
“而在2万年前,冰河世纪鼎盛时期,它的冰储量更是接近现在的一千倍!”
视频播放到这里,又采取实景加电脑特效的方式,展现了阿尔卑斯山冰储量为现代一千倍时的壮观景象。
只见视频中,原本高峰凌立的阿尔卑斯山脉几乎被冰雪填平,变成了一片冰雪高原!
“冰雪已经填平了沟谷,大地几乎呈现为一个平面,而在2万年前冰川最多时,再往远处,远至天际线,绝大部分山峰、沟谷,都被冰雪填平,便是填平四川盆地也不在话下!”
看到这里,汤和、蓝玉等人如何震撼且不提,心里确实也产生了疑问。
视频中反复说两万年前是什么“冰川世纪”,冰河几乎覆盖了大地,那么彼时之人又是如何在酷寒之中存活下来的?
难道都迁徙到了温暖的南方,之后才迁回北方的?
视频接着却讲起了冰川世纪出现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场漫长的冰川期从11。5万年前开始。当时地球运行姿态上的一些周期性改变,使北半球吸收到的太阳辐射显著减少,导致北半球温度大幅下降,冰河时代就此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