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机场接出差回家的领导,先写这么多吧。OS:我是非常自愿的去接的,和5070显卡没有任何关系,此证!)
李乐的声音在寂静的会场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从容。他站在那里,目光平和,仿佛只是要参与一场再普通不过的学术讨论,而非介入一场刚刚见血的厮杀。
所有人都被李乐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搞懵了。就连一直半眯着的森内特,也彻底睁开了眼,里面闪烁着毫不掩饰的、近乎孩童般恶作剧得逞似的兴味,他甚至微微调整了一下坐姿,仿佛在说“好戏还在后头”。
前排的几位大佬互相看了看,流露出饶有兴致的表情,停下手中的事儿,都准备看好戏。
邹杰只觉得荒谬,一股混杂着屈辱、疑惑和一丝微弱希望的情绪在他胸腔里冲撞。他看不懂李乐想干什么。是胜利者的炫耀?用一种更高级的方式再来踩上一脚?还是。。。。。他真的想解围?帮我?可这怎么可能?
藤岛脸上的肌肉几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目光投向李乐,带着审视和一丝被打断的不悦。
“哦?李乐博士有什么高见?愿闻其详。”
李乐对藤岛微微颔首,然后目光转向台上脸色苍白的邹杰,语气依旧平常,甚至带点闲聊般的随意,“关于藤岛教授提出的这个非常精彩、也非常深刻的问题,即算法和数据驱动的液态权力,如何动态地、近乎实时地重塑线上与线下、以及线上不同社群之间的权力边界,这确实是触及了网络社会核心困境的关键之一。”
开场先肯定了问题的价值,姿态摆得很足。
“如果邹博士不介意的话,我想或许可以从一个稍微不同的侧面,尝试补充一点非常初步的、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能抛砖引玉,帮助大家更好地共同理解这个极端复杂的议题。”
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给了邹杰台阶,又表明了自己只是“补充”和“抛砖引玉”,谦和中又带着自信。
会场里响起一阵压抑的低语。
森内特在台下几乎要笑出声,赶紧用手杖抵住下巴才忍住,低声对玛丽女士嘀咕。“看吧,我就说这小子骨子里是个碧。。。。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玛丽女士莞尔,轻轻摇了摇头。
李乐没有理会下面的骚动,开始了他的阐述。没有直接引用任何高深术语,而是先打了个比方。
“我们传统上理解的控制,是有形的、有明确边界的,比如国家的疆界、机构的规章、物理的隔离。但在网络社会,控制变得更加隐蔽和流动。它更像。。。。。。嗯,有点像一种控制欲的镜像投射。”
到此,顿了顿,好让这个比喻沉淀一下。
“平台和算法就像一面巨大的、智能的镜子,它不仅仅在反映我们的行为,更在主动地、持续地投射出一种经过精心计算和设计的控制镜像。”
“什么意思呢?我们每个人,每个群体,甚至每个平台算法,内心都有一种划定地盘、确认什么是我的、什么是我能控制的的冲动。”
“在网络空间里,这种冲动被技术无限放大了。平台用算法划定信息壁垒,社群用规则排斥异己,个体用标签和屏蔽功能构筑心理舒适区,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在投射一种控制欲,试图在混沌的数据流中,建立一个个看似有边界的小王国。”
这个比喻通俗又精准,台下不少人露出了思索的表情。
邹杰也怔住了,他报告中确实提到了权力弥散和边界模糊,但从未像李乐这样,用“控制镜像”来如此生动地诠释其运作机制。
“但问题在于,”李乐继续推进,语气加重了些,“这些边界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是数据。而数据本身是流动的、可变的、可被操纵的。这就引出了第二个比喻,我想称之为。。。。。权力的食人鱼效应。”
“食人鱼?”有人小声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