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人还是将信将疑。于是唐赛儿对俘虏们说,只要乐意给他们干活,就可以供大家吃饭。缺钱了,大家就一起去打贵族,分大户。他们和罗马汗国关系密切,等战争结束,还可以帮他们在东方分一块地,安顿下来。
佣兵们之前经常听人宣传,说这些人,其实是紫帐汗国支持起来,用来在阿勒曼尼地区捣乱的势力。如今听她这番意思,应该是坐实了。因此,大家都放心下来,觉得这样可算有了个可靠的东家了。
至于阿勒曼尼王国会怎么样……那是贵族老爷自己的事情,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因此,现在朱文奎那边,交战了几次之后,人反而越来越多了。
唐赛儿还趁着胜利的余威,带人到处巡行,胁迫那些在之前的胡斯派分裂中,选择站队布拉格方面的小领主。目前,已经裹挟了一大批人,只她这一支,就膨胀到足足两万多步兵,一千多骑士了。
本来还抱怨他们的胡斯派军士,现在都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怎么就突然变成这种情况了——而且别说他们,朱文奎其实都有点反应不过来。唐赛儿也没工夫给他细说,就带着这帮人,前往东北方向,去迎击波兰那边来的敌人了。
而朱文奎这边,则按照计划,处理之前交战时,抓获的那一批贵族。
他们其中不少,都来自布拉格附近的富裕地区,看起来很值钱,值得专门跑一趟。于是,朱文奎便带着军队,挨个来到他们的城堡、庄园旁,让贵族们去叫门,催促里头的人赶紧把赎金交出来。
不过这个行动的成功率,说实话不太高。因为大部分领地,都翻脸不认人了。有些地方,贵族家里人甚至还很高兴,觉得老东西总算消失了,最好再也不要回来,免得和自己抢位子。导致朱文奎颇为尴尬,最后还专门把这种情况,作为教训,给记录下来。
参考他那边的情况,很多事情就有思路了。
勃兰登堡这边,处置起来还更简单一些。道衍进行了粗略的调查,还和一些贵族、士兵都聊了下,发现确实如同朱文奎所说,士兵们对于给谁服务,并不太关心。
贵族们对他们宣传,说如果不努力战斗,就会被紫帐汗国打败,成为蒙古人的奴隶。但是,士兵们并没有就此产生要“驱逐鞑虏”的心态,也没有老家见过的明军那样,和蒙古军交战时,就会产生高昂斗志。
佣兵们普遍宣称,自己只是拿钱干活而已,不在乎这些政治口号。至于那些农奴兵……他们本来就和奴隶差不太多了,变成蒙古人的奴隶,
说实话也没什么太大差别……
而当他们表达出想要释放俘虏的念头时,佣兵们普遍很高兴,连连表达感激。相反,当地领主们则如临大敌。他们说,如果把这一万人都给放出去,他们肯定会呼朋引伴,连同之前跑路的佣兵一起,为祸四方。
公爵现在已经完全没钱、也没兵了。而且,就算他和之前一样吹牛赊账,大家恐怕也不会马上相信,所以,他对于这支“勃兰登堡军”,已经失去了控制能力。
而对当地人——甚至包括当地贵族而言,“佣兵们没有主人”是个比“敌军到来”或者“残暴的大领主前来”,都要更糟糕的状况。这个规模的乱兵,要是四下席卷起来,一般的贵族领地,怕是都撑不住的。
但吴王府军现在的情况,和世子所部还不太一样。他们屁股后面,几天的路程外,还跟着个西吉斯蒙德呢。军队的物资也不多,一路都是轻装简行。真论起来,现在这边的压力反而更大。
所以,他们也没法和世子所部一样,安心整编军队,甚至分兵去索要赎金。连速度慢一点,都不行。
当地贵族自然也不傻,知道以他们如今的处境,是不太可能把佣兵们也一起带走的——这样突然加进去这么多新人,肯定会拖累行军速度,乃至造成混乱。因此,他们反而希望明军能想办法把这些佣兵处理掉,为此,哪怕自己付出更多条件,甚至亲自带兵帮忙,也都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道衍师父如今已经被欧洲各种离谱现象,给惊讶到麻木了,因此很快就反应过来,并且想出了应对办法。
他没有向众人直接索取赎金,相反,还直接开价,说要提供薪金、物资和食物,来雇佣这些佣兵们。
对于这个说法,众人都感到颇为惊讶。不过细细一想却发现,好像还真行得通。
大贵族们都喜欢把他们称为“大明农民军”或者“乞丐国王的军队”,还到处宣扬,以此贬损对方,同时警告那些一向不太安分的小贵族和基层教士,不要看到个“国王”在那儿,就失了体面,和他们搅合在一起。
所以,在很多人印象里,吴王这帮人应该是一群落魄冒险者和活不下去的泥腿子,总之,应当是很穷的。
但接触下来,他们却发现,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