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咧,客官出一元银票,包盐十一斤一两!”手脚麻利的店小二,急忙吩咐人包盐,还当众称盐。
机灵小伙拿着盐包,大喜望外:“多谢李相公、多谢李主事!”
随后,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飘然离去。
一众排队的百姓,瞬间清醒。
他们辛劳苦作、脸朝黄土背朝天,一文钱都要掰开、作两半花。谁人不会精打细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莫说多得一斤,多得一两也是好的。
一众人,不约而同,一起冲向大明皇家银行。纷纷拿出兜里的银元、细碎银子,高举着手,高声呐喊,抢着跟银行的掌柜换银票。
都生怕银票不够,换到自己没有了。
很快,一大群百姓,就拿着换好的银票,回来买盐。
令他们安心喜悦的是,每个人都能享受九折优惠,都多得了几两盐。
先前抵死不换、直接用银子买的一群人,则是开始捶胸顿足。
精明中年男人,突然大声哭喊起来:“李相公,能否把俺的银子退一下,俺换了银票,再来买盐。”
李岩嘿嘿一笑,摇摇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现在,晚了!”
崇祯站在外围,看着眼前的一切,忍不住拍手叫绝。
这事,李岩使了托,通过不收银子、不再卖盐,将问题剖开、矛盾揭开、担忧说开,再由李岩出面,恢复自由买卖,放松所有人戒备。
再安排托,拿来大家不信任的银票、买下得优惠的食盐。
这回,所有人都不再怀疑,这大明银票的购买力。
这样的话,大明银票,想不火都难呐!
看着顺利的一切,崇祯都不忍心打扰。
一转身,继续带着范景文、方岳贡一行人,逛大明皇家百货商场。
他也再次发现,所有大明皇家的商铺,都有同样的标准。
所有货物,铁器、生铁、蜂窝煤、水泥。。。。。。都是拿银票买九折,拿银子买实价。
慢慢的,大明皇家银行的门口,就排起了换银票的长队。
排的,比所有商铺的客流都多、都长。
崇祯还在感叹中,突然两骑快马,从外奔入。
崇祯一看,马上一人,竟是慌张的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
他身后,竟还跟着一名辽西军的哨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