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闪电》的故事从一开始就透着诡异,透着恐怖。
吴胜邦看着看着,大热天竟感觉越来越冷。
他也不是没有看过这种神神鬼鬼的东西,爱人唐建英主持《飞碟传奇》的时候,刊物上也刊载了大量无稽之谈。但写的人知道这个故事是假的,读者也知道是假的,就当看个热闹一笑了之。
可孙朝阳这部小说却不同,读起来你觉得是真实的,不知不觉中就沉浸到故事里去,然后被吓得寒毛直竖。
这种恐怖有点类似于后世电影《午夜凶铃》,纯粹是心理上的。
吴胜邦什么时候见过这种作品,很深深地震住。
不得不承认,孙朝阳在氛围描写和悬疑设置上真的是独到,手法熟练得令人发指,让人在害怕的同时,忍不住读下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好,下面的故事终于展开了,没有那么吓人,更大的世界出现在读者面前。
这本小说是第一人称,读了一小半,吴胜邦才知道他姓陈,博士学位。
陈博士暑假去了一趟泰山玉皇顶,因为那里的气象站观测到球形闪电出现。在风雨之夜,陈博士遇到一生最爱林云女士。
毕业后,陈博士进入一家研究所,致力于建立球形闪电数学模型。几年后,林云出现了,她是一位军人,也在研究球形闪电,准备将它做为武器攻击敌人的坦克和军舰。林云邀请陈博士加入自己的研究团队,但目睹了父母双亲之死的主角却不愿意将科学研究成果用于战争。
可对于未知现象的好奇让陈博士无法拒绝。在经过多次失败的实验后,他得到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某研究所的邀请,那里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了球形闪电研究,并成功制造出了二十多个闪电,研究中心主任的儿子也同样死于人工制造出的球闪之中。
可惜,西伯利亚之行还是一无所获,那边人工制造出的球形闪电只是偶然,根本没有规律可言。
这无疑是判了这项研究的死刑,也让陈博失去了人生目标,感到颓丧。
……
小说读到这里,已经是一半篇幅,将近十万字。
故事曲折离奇,仿佛有一把无形的钩子,钩着你不停地读下去,读下去,再读下去。
这种书比较烧脑,吴胜邦看到这里,感觉脑袋有点发涨,人也疲劳。
他一看手表,已经是夜里一点,阳台的地上已经落满了烟头。
老吴笑了笑,心道:还真有点找到当年读书,瞒着老师看小说的日子。只不过,我们当年读的是《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九三年〉〈双城记〉。
他人到中年,注重养生,生活也很规律,一看时间,心叫一声:糟糕,熬夜了,还是早点睡觉吧。
便去洗脸洗脚,可在洗的时候,脑子里还是那只球形的闪烁着红光的闪电在尖叫。
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吴胜邦脑子发涨,不停地猜,却死活也想不出作家下一步该怎么写。
“罢了,不熬夜已经熬了,一口气读完吧。”老吴一咬牙,又走到阳台上拿起了稿子。
这次他又开了一包大熊猫,泡了一杯清茶,还放了一碟南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