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代导演中,也只有张一谋一个人,成就稳压赵山河一头。
就连凭借《霸王别姬》,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的陈诗人,也不好说就比赵山河强多少。
倒是宝岛的几位导演,诸如侯孝贤、李桉,因为出道早,各方面的综合成就,暂时比赵山河稍胜半筹。
但是,赵山河现在才26岁。
侯孝贤、李桉、张一谋、陈诗人,年纪最小的李桉,也比赵山河年长15岁,完全是两代人。
赵山河今后只要能够稳定发挥,不是超过上面四人,至少和他们并肩,没有什么问题。
其实,赵山河的名字,在两个月前,戛纳国际电影节闭幕的时候,就已经在内地传开。
相比起港岛,对海外电影节不太重视,内地对以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为代表的海外电影节的态度,截然不同。
9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的开放,华国有一部分人,率先看到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种种,与尚显落后的国内一比,这部分人中的一部分人,自愿做起软脚虾,被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迷花了眼。
在国内大肆鼓吹欧美的优越性。
令这个时期,华国弥漫着一种崇洋媚外的气息,盲目认为国外的一切,都比国内好。
具体到电影行业,能在国外电影节上获奖的电影,肯定就是好电影。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虽然名义上是港岛电影,但是身为导演、编剧的赵山河,却是西影厂的人,让华国电影圈,对这部电影的接受度比较高。
影片获奖的消息传回华国之后,西影厂所在的长安,赵山河的老家豫省的相关媒体,都进行了专题报道。
连央视也通过驻港人员,向赵山河发出了采访邀请。
只是,赵山河对内地的热切反应,没有给予相应的热切回应,收到的所有内地媒体采访请求,都被他以工作繁忙,不便回内地为由拒绝了。
只接受了华夏社驻港记者的专访。
国内其他报刊对赵山河的报道,都是转载的华夏社驻港记者的专访。
如果不是为了对《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的内地公映,进行宣传,赵山河不会特意跑京城一趟。
在京城停留了五天,接受了大大小小十几个专访,还参加了一档央视的节目,内容千篇一律。
倒是在京城电影学院、清北大学举行的两场大学生见面会,赵山河面对惩治的大学生,说了一些真挚的话。